書摘 // 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

從小到大,身處於線性的消費型社會之中,總是覺得不自在。我可以想像一張紙、一片果皮最終將被分解,成為大地的一部份,但是一個保特瓶呢?它會用什麼方式「消失」?洗衣的廢水呢?它會何去何從?我們能過一種不對自然造成負擔的生活方式嗎?像這星球上其他的物種一樣。我們的各種活動就必然造成破壞嗎?沒有更好的選擇了嗎?

…這太多無法解答的問題讓我對於消費、汰舊始終處於一種緊張的關係,也常常必須眼一閉,心一橫,才能心無疙瘩地過著普通生活。

看到本搖籃到搖這本書,我有種找到知音的感覺,它主張在一開始的設計端就要以自然為師,讓產品生命從孕育到終老皆能對環境對正向回饋。

來看看「從搖籃到搖籃」的三分鐘書摘:







CH 1 問題出在設計



    很多實業家、設計師和工程師並未把他們的設計當作經濟系統之外、一個更大系統的一部份。於製造業中流行的"從搖籃到墳墓"的設計思維,追求通用模式解決所有狀況,而枉顧不同的情境與文化、讓系統在簡化的模式下失衡;使用非永續的資源;狹隘關注經濟;即未考量人類和生態健康的拙劣產品…我們可以繼續促成毀滅,或是走向革新之路。

CH2  減少破壞,並不會變好


    生態效率的確對環境和公眾心理產生了正面的影響,這種目前所著重的「減少破壞」的解決方案,同時也允許破壞以小幅的增量在更長的時間進行負面影響,廢棄物的減量、再生與回收本身是缺乏深度的:減量常用的焚燒法造成可用資源的浪費與有毒物質的釋出;廢棄物的再生常常僅是麻煩移到開發中國家;回收常採用的降級回收,不只浪費,也產生更多怪誕複合物。
    「減少破壞」只是將就,我們需要全新的思維與設計。

CH3  生態效益


    如果生態效益的設計者不僅僅關注產品或系統的主要目標,而是關注全局。那麼整個系統是什麼呢?看看櫻桃樹的"生產"系統,成長卻不耗竭周圍資源、有產出卻沒有廢棄物、密切地與周圍事物連繫。
    我們也能設計出這樣的東西嗎?產能比耗能還多的工廠、排出的廢水可飲用、廢棄產品成為自然養份或工業資源、運送過程同時提高生活質量、富庶而非捉襟見肘滿是污染與廢棄物的世界。

CH4  廢物即食物


    現今的固態廢棄物或是污水,常是屬於難以處理的「怪誕複合物」。地球上存著可提供生態養份的生物物質流,與提供工業養份的工業物質流。若想模仿自然界從搖籃到搖籃,無廢棄物的高效益,那麼設計之初就要把這兩種物質流分開,讓他們在生命週期結束後,可以返還生態循環或工業循環之中。服務性商品的概念,讓這個構想更為實際,產品在使用週期後回到製造商那兒,來作有效的拆解回收(意味著設計之初就要考量到這點),重為工業養份或生態養份,至於無法回歸的有毒物質,則應先獨立安全放置,製造業也可實施淘汰廢棄物計畫,將這類物質從現在的廢棄物中剔除。

CH5  尊重多樣性


    只使用單一準則,將大更大範圍人導致不穩定。工業活動應致力於和所處空間有更充分的關聯,不只是單純的和生態系統有關聯,還有與當地能量和物質流、社會、文化和經濟力量密切相關。
    傳統設計著重在追求成本、美覺與性能的三重高標。但若使用生態、公平和經濟的三重低標模型,前兩者也可以視為等量齊觀的因素,而往往也在最後創造出驚人的經濟產出。

CH6  將生態效益付諸實踐


第一步:淘汰「罪魁禍首」

        製造不含明顯有害物質的產品。

第二步:根據個人偏好來選擇

      選擇生態智能:盡量確認任何一件產品和材料不含對人體和環境健康明顯有害的物質
      選擇尊重:尊重製造產品的人、工廠周圍的社區、運輸產品的人與消費者。
      選擇愉悅、讚揚和樂趣。

第三步:建立一份「被動積極」清單

        考量以下因素,來建立清單:
        .可吸入性毒物
        .慢性毒物
        .是否為強過敏性物質
        .是否已知或懷疑致癌、誘導有機體突變,導致畸形,破壞內分泌的物質
        .是否已智或懷礙有生物累積性
        .對水生有機物和土壤有機物具毒性
        .可生物分解
        .對臭氧層破壞有影響
        .所有的副產品是否都節合同樣的標準
        X清單:包括問題最嚴重的物質,應最被先考慮徹底淘汱,或在可能的情況下替換。
        灰色清單:包含沒這麼緊迫的、急需被淘汱、有害的物質,及必要但沒合適替代物的有毒物質
        P清單(正面/首選):在健康和安全使用狀況下有正面作用的物質

第四步:啟用積極清單

        我們不再只是試圖減少破壞,而是著手於怎樣作得更好。從生態效益原則出發,產品自始至終就當作生預和工業循環中的原料來進行設計。

第五步:再創新

        重新確定設計任務:不是「設計一輛汽車」,而是「設計一台有養分的交通工具」,甚至「設計一種新的交通基礎設施」

五項指導原則


  1. 表明意圖:目標不是稍稍提高舊有要式的效率,而是改變框架本身
  2. 復原:追求「好的成長」,而不僅僅是經濟成長
  3. 準備進一步創新:環境在改變,現有的產品可能會落伍
  4. 理解並預備好學習曲線:你可能不知道你將來需要發展的是什麼,如果所有的資源都在基本活動中耗盡,就沒有多餘的資源可以用來創新和試驗。
  5. 承擔跨世代的責任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免費的商用英文字型

工業設計書單